你是個「自high」的荒唐人嗎?《芭樂園的喧鬧》

 

在習慣於多元媒體不同立場的各自表述中,我發現自己活在一個「自high」的社會。同樣一個現象呈現在不同立場的人面前,可以有全然相反的詮釋,但是關心真相的人卻很少,每個人只是竭盡所能的擷取支持自己預設立場的面向,然後進行自我催眠

《芭樂園的喧鬧》把我上述的胡言亂語做了最佳的詮釋。故事說著一個印度的青年,在什麼也做不好與什麼也不想做的情況下,拋下一切、遠離家鄉躲到一棵芭樂樹上,原本只想圖個清靜,後來居然莫名其妙的成為一位「上人」,而他每天的不知所云卻成了「芭樂樹的開示」,最後搞得世人皆知,眾人爭相而至。

有人向他尋求祝福、指點迷津,有人懷疑他的來歷。原本嫌棄他不成材的父親利用這個機會,在芭樂樹下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式的「心靈聖地」。各路人馬各懷鬼胎的利用這個機會滿足自己的慾望,後來連在戲院撒野的猴子也來到芭樂樹上分一杯羹…。

但是,他自始自終只是一個逃離現實的年輕人,對於眾人(還有猴子)來說,事實如何不重要,重要的是每個人可以藉此一直「自high」下去。

話不用說太明白,大家打開電視,看各家名嘴口沫橫飛的模樣,應該是很容易聯想的…。

我以諷刺的筆鋒寫來,是否意味著「自high」是該去除的內在特質呢?倒也不是,我想「自high」是一種自我滿足式的幻想或投射,有時候發個白日夢、讓自己開心點,這樣也還蠻健康的。

我認為重要的關鍵在於,我們有沒有產生另一份認知,發覺自己正在「自high」中!

這份認知讓自己不會忽略真相,這份理解避免了自欺欺人,使自己可以享有想像世界的自我滿足,卻也不會用幻想取代事實真相。

但是,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人有避免「認知失調」的傾向,簡單來說,就是很難讓一個人認錯或自打嘴巴。就像花一大筆錢上課的學員中,有多少人會認為課程沒有功效?頂多自認修練不夠,但絕對不是自己當了冤大頭。

所以,「自high」的自覺,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的自我提醒,試著質疑一些「理所當然」或「想當然爾」的信念,尤其是所有人都一窩蜂跟進的潮流,或是以訛傳訛的耳語,還有,許多以「權威者」之姿,告訴人們「應該」如何的指導。

靜下心來問自己:「我怎麼想?怎麼認為?真實的感受是什麼?」透過這樣的自我詢問,讓自己掌握意念的自由與自主,而不是被動或無意識的人云亦云。經過這樣的過程,就算沒有得到自己原先想要的,至少學到了一個真實的體驗,豐富自己的領悟。

最重要的是,讓自己成為生命的主人。

能夠知道自己在「自high」,就有機會同時滿足想像世界與面對真實環境;若不知道自己在「自high」,生活將成為荒謬想像與荒唐現實所組成的諷刺小說。

社群分享
加入最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