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們,邀請您見證凱宇的心靈旅程!

 從2008年底到2009年6月底,我全心投入在心理學碩士論文的撰寫中。我的論文題目是「『覺』以致用-生命轉化的歷程與實踐」,我所接受的心理學取向是偏向人文哲學的,也就是我沒有花時間在觀察老鼠或猴子的反應,然後用以推論萬物之靈的人類會不會有類似的情況。當然,我也不是設計心理測驗,讓大家勾勾選選,然後告訴人們:「你有65%的控制傾向、20%順從傾向、10%精準傾向、5%的模糊傾向…」老實說,我有限的能力實在無法將如此的敘述「還原」成一個活生生的「人」。

以動物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有其必要性,如果研究壓力反應就要將一個人「活生生」的放在壓力情境一段時間,然後將其解剖以找出生理與大腦的變化,這實在也太殘忍了!而問卷或測驗也可以在社會學或群體研究中取得一定的資料,我想說的,只是因為個人興趣而導致研究取向的不同。 如此大費周章的說明,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心理學的研究,除了多數人的傳統印象外,還有一群人很努力的回歸「人」的整體研究,是回到活生生的生命脈絡之中,而不是把人當成動物或是機器,將繽紛變化的人性進行任意的拆解或推論。 這樣的取向可能是研究一個人(或一群人)的生命史,或是從訪談、口述、歷史資料,甚至融入研究對象的實際生活之中,完整的呈現一個現象、議題、或一段時空的脈絡。如此的研究呈現可能是一則故事、一部紀錄片或是帶動一波社會改革運動。 所以一般人在接近這樣的研究時,通常不會讓人覺得有個專家(權威者)在指導你,反而比較像是一個朋友,向你娓娓道來他發現或領會的事情,他要給你的是一個完整的圖像脈絡,希望你感受到他的感動,而非冷冰冰的條例、原則,或是告訴你什麼是「對的」。 我還有一個目的,就是希望讓大家接受我這半年來的「不告而別」。這段沒有創作新內容的時間裡,我以自己的生命歷程為研究主題,將自己從出生至今,藏於內心對生命意義的疑惑與探詢,進行整理與反思。 我希望「好好活著」,想不到這看似基本且簡單的需要,從發現自己對生活型態的淺淺不滿,到深入面對自我存在價值的全面質疑時,原來真誠的面對「活著」這件事情,需要這麼多的時間、空間與支持。所以我只好先放下一切,全心全意的完成這個任務。 這個美好的過程幫助我確認了自己的存在使命,最重要的,它引導我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。 許多朋友在聽過我的作品或看過我的文字後,都相信我可以用說與寫與這個世界連結,傳遞促使人們從內在超越而自我轉化的訊息,但是我不相信自己!我一方面不想走社會常規對一個三十多歲男人「該」走的路,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能否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幽徑,於是我一手創造了「活著」的尷尬景況。 所幸這半年來的過程,讓我立下人生的志願,讓我相信自己! 也就是說,活水網的創作將重新開始,我也開始計畫自己的第一本書。希望大家在看過我的論文後,提供我寶貴的意見。 此時我也在思考,活水網的內容該如何呈現?一直以來,「導讀」是活水網內容的主軸,但我也同時自問:「眾多不同類型的書籍中,我真的能導讀出其中的精髓嗎?」就算是訪問作者,我有引導出作者思想中的精華嗎? 最重要的是,無論是導讀還是訪談,我經常感到其中沒有自己真正的生命感通,並非這些書沒有感動我,而是我覺得自己總在說「別人的」著作,那麼,我的想法在哪裡? 尤其經過論文研究的訓練後,我更無法以「專家」來包裝自己,「評論」別人的著作。我渴望以「凱宇」的真實存在,分享自己真心的認為。但我依然想多推薦好書,該怎麼做呢? 我想試著談自己生命中真正的領會,以此出發,提供大家可以呼應、對照或更深入理解的書籍引導,我會提供引述來源與簡介,而非開開書單而已。這樣的嘗試也來自於自己的經驗,在我的生命轉化中,閱讀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閱讀為我提供了不同的視野與觀點,然而閱讀之所以促成改變,終究得回歸閱讀者自身的反思與實踐,而不能停留在「我讀過這本書」的層次中。 說到底,我只是做一個示範。生命會給我們許多啟發的機會,只是通常我們視而不見、察而未覺,我想用自己的「覺」,將我的「看見」分享出來,如果能因此讓一些人開始相信自己的內在力量,那就是最大的意義與價值了。 由此下載-->覺以致用

社群分享
加入最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