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天聽一點 #449】三個步驟,讓心不再疲憊 #影片版

 
歡迎來到「一天聽一點」,今天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,叫做「三個步驟,讓心不再疲憊」。為什麼我們的心會疲憊?可能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,但也有可能來自於,我們內心的一些信念。

不知道你心中喔,會不會也常常有這樣的信念;比如說,你常常會覺得只要別人做什麼事,或不做什麼事,你才會舒服、快樂、自在。比如說,你可能會覺得只要我的老闆,或者同事不刁難我,我就可以好好工作。

再不然就是,只要我的爸媽不在碎念我婚事,我就可以快樂一點。再不然就是,只要我的子女能夠專心念書、好好聽話,我就會放心。

你有沒有發現,這樣的句型裡面,好像是你把自己的情緒,喜怒哀樂很多的狀態,把它歸因於成為,或者把它歸咎成為,別人的行為做了什麼,或不做什麼;再不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典型。

就是,你會有一種幾乎叫做「強迫性」的思維。就是別人要快樂,你才會快樂;再不然就是,你沒辦法拒絕別人的要求,不管他的要求是合理的,還是不合理的;不管你對於他的要求,是想做的還是不想做的。

再來,最後就是你常常會擔心「別人的問題」。儘管你身旁的人,都覺得你杞人憂天,或者是會覺得你好像住海邊一樣,管很寬。但是你就是沒辦法克制自己,有這樣的強迫性的思維跟方法。

那這些狀態跟這些信念,都是為什麼我們會活的很累的其中原因喔。然而這樣的內在狀態,其實有兩位心理學家,就提出了相關的研究跟名詞。一位是薇琪・海格森,而另外一位是海蒂・弗里茲;他們提出來的一個名詞,叫做「絕對共存」。

「絕對共存」是什麼樣的概念呢?就是過分的在乎他人,並且把他人的需求,置身於自己的需求之上。簡單來說呢,當你有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內在信念的時候,你就會想要企圖照顧所有的人;然而,你最忽略的就是好好的先照顧你自己。

那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,都不用去談後面的東西,你可能就覺得這種人,也真是夠累了喔。好!那「絕對共存」呢,這樣的心理狀態,它會在行為上面,反應什麼呢?

「過度照顧」啊、「干涉」啊、「自我犧牲」啊;那在這樣的狀況底下,在主觀世界裡,經常會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,對自己的評價是很低的。那如果進一步,別人不接受自己的幫忙跟建議,他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感受,就會非常、非常的差。

甚至於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心理狀態,當他延伸到極致的時候,還會有一些很扭曲的情況,什麼樣扭曲的情況呢?就是啊「絕對共存」的人,他寧可他的朋友在陷入危機的時候,沒有得到任何的幫助;他也不願意他的朋友,去找其他人幫忙。

因為對「絕對共存」的人來說,當你遇到了問題,你沒有找我幫忙,而你找別人幫忙,而且還解決了,我就會感覺好像我很差,而且我好像沒有幫上你。所以我寧可你爛在那裡,你就算不找我幫忙,你也不要找別人幫忙,就算問題能夠解決。

他在心態上的扭曲,可以扭曲到這個程度啊!那不僅是心態上的扭曲,這樣的人在生理上,也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。比如說,很多身心的研究告訴我們,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心理狀態,跟心臟病、糖尿病跟癌症,都有很高度的正相關。

所以,這樣的人你可以把他視做什麼?他過分的關注他人,而忽視了自己;他照顧了所有人,但是他就是沒有先把自己照顧好。我想你可能聽到這邊,如果你有一點歷練的話,你的腦子裡,可能就已經浮現出很多人的臉了。

可能是,那個過分關注你的父母親,甚至於是你自己;再不然就是,好像全世界只有另一半的那一個伴侶,而沒有他自己。當你想到這些人的臉孔的時候,你是不是有一種感覺,就是他們自己的情緒,其實是由別人的行為來決定的。

他的喜怒哀樂,不是他自己的喜怒哀樂,是因為別人的行為反應,做了什麼、不做什麼,所以讓他感覺到開心和不開心。我們說一個成熟的人格,自己的喜怒哀樂跟起伏,應該是自己決定,自己透過自己的認知、詮釋來進行調整。

這也可以說明,為什麼有些人在順境當中,他仍然可以活的很不快樂;但是有一些人,卻可以在逆境當中,去活出自己可以享受的滋味。甚至於在逆境當中,還可以很正向的,去面臨很多問題跟挑戰。

好!所以,當你瞭解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心理狀態的時候,來,你問問你自己,你是不是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人格呢?如果你是的話,那麼接下來我要跟你做的一些分享,你可能就要用心的感受跟體會。

我可以給你一個方向,我可以給你一個入口,當有了這個入口之後,只要你願意持續的走下去,我相信你可以活出,自己的快樂跟自在。那在提供具體的方向跟做法前,我在這邊還要先做一個補充哦,或許你可能聽到這邊,會覺得我好像在批評「絕對共存」的人,其實,我並沒有批評的意思。

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人格、這樣的心理,其實關鍵、真正的問題,不在「共存」。因為「共存」當你能夠關注別人的需求,能夠把別人的狀態、別人的起伏,當做是一個理解的材料,去靠近別人、去感同身受,這是一個很良好,而且我覺得在現代人來說,很需要的一個人格特質。

因為,如果你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那你怎麼跟別人合作,而別人又要怎麼樣能夠靠近你、跟你合作呢?所以,其實「共存」不是問題,你能夠對他人的狀況感同身受,這是一個很棒、很重要的正向特質啊。

所以「共存」一點問題都沒有,問題是發生在「絕對」啊!因為「絕對共存」,因為「絕對」它就會變成一種什麼?它就會變成是一種強迫。你強迫別人得接受你的關心,甚至於你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你也是被這麼強迫過來的。

所以,有可能你根本就是,不假思索的去承襲、去複製了你的父母親,或者是過去曾經給你很大影響的人,的那些行為模式。好!所以呢,「絕對共存」的問題不在「共存」。這不是意味著,喔你就要活得自私自利、目空一切,一切就只有你自己,你才會快樂,不是的!

我相信在你眼中,在你心中都沒有別人,這樣的人他其實不一定會快樂。因為當他還有一點人性的話,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他也會孤單、寂寞、覺得冷啊!所以,「共存」不是問題,問題在「絕對」。

而「絕對共存」,你只要想一下幾種角色的典型,你大概就會發現,誒~還真容易發生。比如說「沒有自己的伴侶」,當一個人進入一個親密關係之後,他的所有生命的重心、關注的焦點,就只剩下他的伴侶。甚至於,他斷絕了自己的社交網絡,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,他甚至於拋下了他自己的興趣。

那這樣的人,你就會發現喔,他常常活在一種很大的哀怨裡面,因為當這一段親密關係,帶給他不快樂的結果的時候,他心裡就會浮現出一個想法,甚至於他嘴巴上也會這麼說,叫做「我做的這一切,都是為了你,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對我?」。

可是你仔細想想,當一個人進入一段關係之後,他就沒有他自己,那請問當初如果他的伴侶沒有問題。他的伴侶不是一個「控制者」的話,那他的伴侶當初喜歡他的,是原本的他;還是進入關係之後,沒有自己的他?

我相信你只要腦子繞個二圈,大概你就懂我在說什麼。所以,有很多人一旦投入了一段親密關係,他就沒有自己。結果,他會覺得他是為這一段關係犧牲,是!他是犧牲了,但他犧牲掉的不是他自己,然後換取他的伴侶的快樂;他犧牲掉是這一段關係呀!

他的努力,正是他失去這一段關係的最主要原因。「沒有自己的伴侶」,這是不是一種「絕對共存」的行為典型?

再來,第二種叫做「過分保護的父母」。你有沒有遇過這種父母親?或者是你是不是就是這種父母親?再不然你的爸媽,是不是就是這種父母親?

有一種冷,叫做「媽媽覺得冷」、有一種餓,叫做「阿公、阿媽覺得餓」。就是他會用自己的狀態,我們會用自己的狀態,投射到我們在乎的人。好,那你說照顧小孩,小孩可能,他還沒有行為自理的能力也就算了,可是現在別忘了,可能你的小孩都已經是成人了。

那如果今天你的孩子要出門,他出門的時候他,你覺得有點冷,你請他多加個外套,但是他拒絕了你;那這個時候,你會因為他的拒絕,感覺到自我價值低落、感覺到挫折、感覺到悲傷難過?

如果你會的話,那說實在一點,你很有可能是在「絕對共存」的狀態裡喔。因為你的孩子是大人,請問冷熱他自己不知道嗎?又或者是你會發現,就算他真是著涼了,他是大人,他是不是得學著為自己負責?

他不可能永遠在他的生命裡,有個爹、有個娘這樣子照顧他,對吧?你會老啊,你會離開這個世界啊。那我們說,養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核心任務之一,叫做他有「獨立生存」的能力。那你今天做的這一切,到底是「建立」他獨立生存的能力,還是「剝奪」他獨立生存的能力?

所以,我常常會覺得喔「絕對共存」的人,不管在任何關係裡面,他們都是好人,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,都把他們更拉遠離了,他原本想要達到目的,或者他最重要的目的。

那個「沒有自己的伴侶」,他的沒有自己、他的犧牲奉獻,反而讓他失去了伴侶;那個「過分保護的父母親」,他的所有的所作所為,他努力的一切,反而撕裂了、反而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。

因為,不是他的孩子不愛他、不是他的孩子不想靠近他,是他的孩子隨著成長過程當中,他的孩子會越來越不知道,怎麼靠近你這個父母親。

好,我相信你在看這一段,如果你是為人子女,而且你跟我一樣也成年。我相信你可能心有所感;因為某種程度上,你也想關心你的父母、你也想愛你的父母,但有時候是不知道怎麼關心,不知道怎麼愛?

然後每一次你回家,都想要和顏悅色,但是每一次離開的時候,都是大呼小叫。為什麼?因為你可能會覺得我一再,我一而再、再而三、三而四的被控制;或者是有一種,很複雜的挫折感,叫做當你的父母親,表達他們關心的方式,其實讓你壓力好大。

可是,當你感受到壓力的時候,你可能累積到一定程度,你發脾氣,但一旦發脾氣,你又可以從他們的臉上,看到那種挫折跟失望。也因為你看到了,所以你回頭就會覺得,唉呀~我真是不應該!

於是如此這般,這種劇本是不是不斷的惡性循環,你就會覺得明明,你就是用我不想要的方式對待我,可是我一旦表達了之後,又好像我做錯什麼了,那到底他已經說不清楚了,到底誰的問題。

好!我必需說在這裡喔,我沒有要去歸咎誰的問題,因為我很確信,不管是為人父母者,還是為人子女者,大家的出發點都很好。但是,我們真的要去覺察,我們的內心的某些狀態、習慣跟想法。

如果這些狀態、習慣跟想法,讓我們反而離我們想要的「親密」越來越遠,那我們是不是要先靜下心來,去把真正重要的東西、真正重要的概念,先提煉出來?

好!所以我剛剛說了喔,「沒有自己的伴侶」,然後「過分保護的父母」,還有一種典型,在職場上比較多叫「便利貼男孩」或「便利貼女孩」。

工具人啊,就是如果你在職場上,你發現喔自己經常就是要去跑腿,被當個工具人,你好像也沒有得到適當的尊重。然後呢,做錯很多事情,第一個被找麻煩,但是呢做對很多事情,該得到好處,卻沒有你的份。

那這個時候,你可能也是「絕對共存」這樣的人格典型喔,為什麼?因為你並沒有去伸張,你存在的價值跟義意。又或者是你心中,你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,那別人怎麼對我,或者是我在別人心中,重要不重要;而不是你自己先認定,你的重要性在哪裡。

這裡面是個弔詭喔,就是你有沒有發現在職場上,越是想要討好別人的人,反而越得不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。答對了!其實很多便利貼男孩、便利貼女孩,他們都是溫暖,而且會去關注別人、會去在乎別人、會去配合別人的人。

但也因為他的這些溫暖、這些等等等,都不是問題。我說「共存」不是問題,而是「絕對」。當他產生了一個「絕對性」之後,他把自己的喜怒哀樂、成就感與否,建立在別人的反應的時候,他就會自動化的進入一個狀態,叫做他忘記自己是誰?他忘記自己真的在乎的是什麼?

什麼事情,是他現在在這個階段職場生涯,最重要的部分。那這樣的一個狀況,你看多辛苦,他該努力的一條都沒有省,但是他該得到,可能一樣也得不到。所以,你想想喔,這些「絕對共存」的人,是不是活的很累?

然而,如果你發現,自己也有這種狀況或典型的話,那麼你有沒有覺察到呢?其實這樣的人,包含你,都是好人,但是卻活的好辛苦。好!如果你不想要讓這個辛苦繼續,好像是一種惡性循環的輪迴下去的話。

那我剛剛前面也有跟你分享,我說我提出三個方向、三個步驟;這三個方向跟三個步驟,它是一個入口。所以,我沒有企圖透過今天這一段講完之後,好像就要給你全套的解決方法。

人生是這樣哦,任何人宣稱能給你一個全套的解決方法,可能你都要心裡有一點保留跟懷疑。因為,不是他給你的不完整,而是在你生命當中實踐的部分,還是會有你個人的個別差異。

但是,不能否認的是,剛開始的「起始點」很重要,方向對了,至少後面比較不會偏。好!所以呢,要怎樣透過三個步驟,讓我們的心不再疲憊?

第一個步驟,不是愛自己哦,很多人會覺得喔,聽這個主題聽到這邊喔,會覺得喔~那第一個我知道,就是「愛自己」,不是啊!

你反過來想想,如果你就有「絕對共存」的狀況,你還有可能會先愛自己嗎?倒過來,如果你很知道怎麼愛你自己,你還會「絕對共存」嗎?就不會了嘛!你一定先照顧好自己,再照顧別人嘛,是不是這樣呢?

所以,第一個步驟,不是愛自己。是你要先確認自己的處境,要學會或者要去學著,確認自己的時空、環境,還有所相處的人;特別是自己相處的人,你要有意識的辨識出,誰是在進行「控制」的手段。

可能是你的父母親、可能是你的老闆、可能是你身旁的朋友、相處的人。而當你辨識出,這些人是在控制你,他們企圖要你活的樣子,是按照他們的想法,當你辨識出來,切記先不要貼上道德的標籤。

因為,不可否認你的父母親,可能還是關心你,但是他卻用控制的手法。只要任何人用控制的手法,那基本上你都可以把他標定成為「控制者」。但你要先知道,一旦你能夠去區分,對!父母給我的愛,我收他的愛,但是我不收他的控制。

當你開始有這個概念的時候,起碼你可以距離長出自己的力量,跨出了更靠近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不然的話,有時候我們自己喔,在內心就已經糾結很久了,就說「我怎麼可以不聽父母的話」。

你有沒有發現,我怎麼可以不聽老闆的話,我怎麼可以怎樣;那當你有這些念頭的時候,其實你只會越來越累,而且你會一路累下去。可是當你慢慢的要跳脫出,這種疲憊的狀況,不等於你要跟別人撕裂,也不等於你要好像變得活的很自私、很武斷,不是啊!而是,你要先辨識出來。

可能在一個人身上,他對你既有期待、既有關懷,也有控制。你要把「控制」的那一個部分,先辨識出來。所以,第一步驟,你要先辨識出來。

第二步驟,叫做你要釐清什麼是可以的?什麼是不可以的?哪一些,比如說別人控制你的部分,你也不用說喔完全拒於千里之外,而是你要區分,對!他的一些要求,或者他要我做的一些事,他要我配合的東西,哪些是我能接受的?哪些是我不能接受的?

越「具體」越好,具體的程度跟限度,比如說我舉個例子,人家說朋友之間,有通財之義嘛。那「通財之義」你很清楚知道喔ok呀!可是你沒有「程度」跟「限度」,那請問一下,他要把你的所有的身家、性命財產全部借走,你能借嗎?

那你是不是當你心中沒有一個確定的,像我就遇過朋友,他本身經濟條件也不錯,但也因為如此,其實他身旁有一些,可能有一點狀況的人,常常就跟他開口。他就跟我說喔,他說喔,任何人跟我開口簡單,3萬以內沒問題,超過了3萬,門都沒有!

那如果你還要硬跟我凹的話,我可以介紹銀行的資源給你,但是不好意思,我就是借最多3萬。所以,這樣的人,當他樹立起這個原則,當他心中很清楚「程度」跟「限度」之後。

那說實在的一點,他自然而然不用每天在糾結,或著是焦慮,那現在誰又跟我開口,怎麼辦?因為他心中已經先畫好界限,那其實關於「界限」哦,內舉不避親喔,我很鼓勵大家可以買這本書。

是我的太太、我的老婆,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,她所出的《心理界限》。那我說《心理界限》這一本書,跟搭配我的『高難度對話』的課程;這個是一個是一裡一外喔。

簡單來說,書幫你建立觀念,那至於這個「界限」要怎麼操作、怎麼執行,怎麼樣在人我之間,達成一個比較好的平衡,那在『高難度的話的望聞問切』這一門課裡,它會用很有系統的方法,從你怎麼去辨識出這一個人的狀態,怎麼樣去看懂、聽懂,這一個人的一切訊號。

一直到怎麼樣透過,有效、好的提問或者是溝通模式,去達成彼此能接受的共識。好在這邊工商服務一下,就到此為止。好!所以,第一步叫做你要確認自己的處境,特別是辨識出控制者,跟控制的行為。

第二步,叫做你要釐清什麼是可以的?什麼是不可以的?起碼在心中界定清楚,如果可以的話,慢慢的落實在具體的行為。

而要避免自己繼續累下去的第三個步驟,叫做這個時候,你可以開始學著「愛自己」了!當你有前面兩個步驟的基礎之後,這裡的「愛自己」並不是你馬上去大吃大喝啊、Shopping啊,或者去做Spa,這不叫愛自己啦!

其實對於一個我們活得很辛苦,陷入「絕對共存」的這種強迫思維的人來說,開始愛自己是什麼呢?叫做「從小地方開始給自己力量」,怎麼樣從小地方開始,給自己力量呢?

剛前面不是說,你很明確的劃分出,什麼是可以的,什麼是不可以的。好!那這個時候呢,你在小地方上面,開始練習一個句型,不管是你在開口跟別人說的,還是內在對自己說的。

這個句型就是:「如果怎樣就怎樣」。我們發現喔,其實在「絕對共存」的人格和行為裡面,常常他的內在的信念,他的腦子哦,其實是絕對的誒。什麼叫絕對的?就是我只能「答應」或「不答應」;然而我不可能辜負了對方,因為我沒辦法忍受對方失望,所以我到最後只好選「答應」。

在「絕對共存」的概念裡,為什麼活得著這麼累,或者是你為什麼會活這麼累,叫做你想事情,或者是你看待外界,跟看待自己,幾乎就是非黑即白,全有全無;只有「能」或「不能」,沒有條件的狀況。

沒有在某個限度底下,我就怎樣喔,沒有如果A就B。比如說,如果你兇我,我就不理你;如果你好好跟我說,我就願意聽;如果你好好跟我說,並且提出我現在,在我的限度範圍內可以接受的,我就好好配合。

你會發現當你的腦子裡面,但我覺得這個部分你不用急。我也沒有企圖,你大概看完這一段視頻之後,馬上變另外一種人,這是不可能的,我明確告訴你。但是,你開始去建立這種部分,叫做條件論的思維。

「絕對共存」為什麼是「絕對」?為什麼「絕對」會有問題?「絕對」就是沒有「條件」,只有非黑即白,只有全有全無,只有正跟負,沒有「模糊地帶」。那事實上,在人生當中你會發現,有很多人可以活得快樂自在。

甚至於,有時候你可能會用一個形容詞,叫做他活得很有智慧。這種人都有一個特性,叫做凡事他的腦子裡面,對於任何事情的判斷,都是「前提」跟「行為」。「前提」如何,我「行為」才如何;前提如何,我才做什麼反應;前提如何,我才做什麼樣的一個回饋跟狀態。

OK!所以呢,第三個步驟,就是明確的跟自己表達:「如果怎樣,我就怎樣」,也試著明確的跟別人表達:「如果怎樣,就怎樣」。

這三個步驟,第一個不是愛自己喔,是開始試著去辨識出,自己的主客觀情境當中,那些「控制者」跟「控制行為」。

而第二個,釐清什麼是你能接受的,什麼是可以的,什麼是不可以的?

而第三個,這個時候開始用「條件式」的思維,條件式的外在語言跟內在語言,來開始落實「愛自己」。因為,當你開始有「條件式」的語言的時候,其實你就會慢慢發現,或許你的主客觀的生活,就會開始有一些改變。

你就會開始,有一種不是你的喜怒哀樂,是控制在別人的反應,而是你有條件了,那開始有條件,你一定就會有一些或多或少,叫做符合你的條件,而得到相對好的結果,這時候你才會產生力量。

而這一份力量,並不是要跟別人比力氣,不是!這一份力量,是愛你自己最重要的「資源」。一個真的有力量的人,才會先懂得愛自己;而一個先懂得愛自己的人,他才有辦法真正的愛別人。你都照顧不好自己了,你要怎麼樣有心力,真正照顧好別人呢?

所以,今天的分享,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,我是凱宇。

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,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,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,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,按下去,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,我們所製作的內容。

然而,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,或課程有興趣的話,我們近期的課程,如同我剛剛在前面的工商服務,有跟大家分享的喔,是『高難度對話』課程。

而這一門課,在今年的最後一期,是11月6號開課,在我錄影的這個時間喔,我們的名額只剩下三位了。所以,當你看到這一段影片,如果很幸運還有名額的話,我很鼓勵你,把握這難得的機會。

這一門課,真的或許可以幫助你跨出、長出自己的力量,真正學會怎麼樣劃清界限、愛自己的重要的起始點。所以,我很希望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,見到你,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,我們一起學會愛自己,長出自己的力量,謝謝你的收看,我們再會。

社群分享
加入最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