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天聽一點 #370】壓力很大怎麼辦? #影片版

 
歡迎來到「一天聽一點」,今天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,叫做「壓力很大怎麼辦」?

我想正在看這一段影片的你,你可能就有自己的壓力,不管你的身份是如何,創業者有創業者的壓力,家庭主婦有家庭主婦的壓力,甚至於現在的孩子、小朋友,也都有他們的壓力。

似乎「壓力」好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中的一個共同特性,它就像是空氣一樣無所不在。我們常常會可能用自己的角度,覺得某個身份角色他能有什麼壓力,就像一個員工,一定會覺得老闆能有什麼壓力?他不就是使喚我們就好。

但是反過來說,你身旁如果有一群當老闆的朋友,他們也會覺得員工有什麼壓力?反正到最後時候到了,你領薪水就好。

所以呢,我們常常會用自己的投射,覺得自己才是那個壓力承受最大的人,但其實公平一點說,這樣是不太對的喔,因為每個人真的都有每個人的壓力。我們對於壓力呢,在面對自己跟處理別人是不太一樣的。

今天我要談的就是「面對自己」,當你自己覺得壓力很大怎麼辦?當然在「處理別人」的時候,先談一點點好了,就是可能你是不是能夠把自己的角度,換位到他的身份跟立場?那其實是蠻重要的。

因為或許你的世界跟他的真的不一樣,你可能很難要求自己就如同我,我也不會要求我自己,一定要百分之百的能夠理解對方,但是我能不能試著願意去體會看看。

人有時候就是這樣,當你感覺到壓力很大的時候,眼前這個人,就算他真的無法懂,但是他願意試著懂,而不是去批判你、不是去評價你,甚至於去否定你的話,那你的壓力或者是你在壓力適應的過程當中,可能就會走的比較順利一點。

好!今天回到我們自己喔,如果你現在壓力很大怎麼辦?其實呢,我們每一次在討論到這個議題的時候,就算你沒有看我的這一段內容,你一定聽過這些詞彙,比如說:「控制情緒」啊,比如說:「壓力管理」啊!

我們單純就從「控制情緒」跟「壓力管理」的角度來看好了喔。你有沒有那種感覺,有時候你的情緒是愈「控制」愈失控,然後呢,你的壓力是愈「管理」愈讓自己混亂。

其實在很多角度喔,今天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些研究,在我們談這些研究之前,你只要想一下自己的經驗,請問~情緒真的能「控制」嗎?壓力真的能「管理」嗎?所以呢在這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下,到底有哪些我們面對壓力傳統的方法,其實是無效的?

第一個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要去「控制自己的想法」。在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.韋格納,他的研究當中告訴我們:我們如果要控制特定的想法,這樣的意圖,像是控制自己不要吃垃圾食物啊,或者是克制自己不要去想,那個已經分手的對象啊。

你愈是要控制自己、壓抑自己,不去想任何東西,到最後往往會讓自己的精神超載而崩潰,最後會產生「矛盾反彈」的行為。

什麼叫「矛盾反彈」的行為喔?就是你愈是去壓抑的,到最後不僅愈壓抑不了,程度上絲毫無法被減輕,反而會更嚴重,就當你愈要壓抑自己,不要吃雞排,你呢可能會壓抑了五天之後,在第六天一次買七塊雞排回去吃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
所以呢,回到你的生命經驗當中,很多事情是不是這樣子,你愈是克制的、愈是壓抑的,到最後它的「反撲」反而會讓你陷入一個更糟糕的狀況。這就像是很多人喔,用一種比較惡性節食的方式去控制體重,結果通常到最後的結果,就是迎來一頓更誇張的大吃大喝。

第二個無效的方法呢,叫做「壓抑情緒」。壓抑情緒哪裡無效呢?在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,詹姆斯.葛羅斯,他也做了一些相關的研究,「壓抑情緒」會讓我們在生理上以「更強烈」的方式,表現出負面的狀態,甚至於會影響「別人」的生理跟心理狀態。

注意喔,是影響「別人」的生理跟心理狀態。怎麼說呢?你有沒有那種經驗,明明看到你的家人、朋友或者是伴侶,他明明就是一副很生氣的樣子,這時候你告訴他:「你不要生氣啦!」,或者是試著想安慰他一下,結果呢他惡狠狠的瞪著你,跟你說:「我哪有生氣,我這樣有生氣嗎?」

你有沒有發現,當他惡狠狠的瞪著你,對你咆哮說他沒有生氣的時候,這個時候想一下喔,他的語言是否認他生氣的狀態對不對,可是他因為這樣瞪著你,因為他的咆哮,請問你的生理跟心理會不會受影響?

你會在那一刻,你的心跳也會加速,你的血壓也會增高,而你心理上的影響呢?你明明抱持著一個相對平靜的角度,跟狀態要安慰他,結果因為他對你咆哮,你是不是內心也有可能引發了一些憤怒的狀態?

那不要說憤怒了,有時候你看一個人很難過也是一樣啊,你一直安慰他不要難過,或者是你一直想辦法讓他好起來,結果呢,他一直否認「他難過」,可是他看上去,他整個言行舉止就是難過的,所以到最後你也會很難過,你難過的是什麼?你難過的是他很難過,而且他又「否認」他很難過這件事。

希望你聽到這邊,還聽得懂我說什麼!你會發現喔人很奇妙,就是你愈壓抑的那個狀態,通常你身旁的人都看得出來,而你愈花更大的力氣,去否認這個狀態,你身旁的人也會受你影響。

所以請問一下「壓抑情緒」有用嗎?你已經在生氣了,結果你還惹毛了身旁的一群人,你會更生氣還是更不生氣呢?你可以想一想。

而第三個通常無效的方法,就是「尋求慰藉」,而尋求慰藉只會有更糟糕的結果。談到尋求慰藉,就要談我們大腦的適應功能,其實我們的大腦在幾萬年的演化結果,我們會有很強的「感覺適應」的能力。

簡單來說呢,如果你在有壓力的時候,你用吃、喝、酗酒啊,你用沈迷玩電動啊,或者是依賴藥品或毒品啊,甚至於有些人是寄情於工作。的確這些行為、這些發洩,在短期之內或許能夠舒緩你主觀的壓力感受。

可是呢,這樣子的注意力轉移,通常無法持續太久,因為我們的大腦會「感覺適應」。簡單來說就是,你吃第一次感覺很好吃的美食,而如果你常常吃的話,你的主觀感受就不會那麼強烈,你就不會覺得它有那麼好吃。

就像是我們常常吃到所謂的家鄉味、古早味,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形態,家鄉味、古早味不常吃到,所以你只要一吃到你就會覺得很好吃。可是你想想看,你小時候你每天吃那個你會覺得很好吃嗎,在那小時候的當下?不必然吧!

所以我們的大腦、我們的所有全身的感官,是有「感官適應」這樣的一個狀態。而「感覺適應」或「感官適應」它最大問題就在於,你隨著每一次都依賴「慰藉」,而不是真的去瞭解它的核心,去做一些根本的改變。

如果你只是「尋求慰藉」的話,那第一次你可能酗酒,你會感覺很好;第一次你用毒品,你會感覺不錯,第一次你可能投入於工作,讓自己忘記情傷,可能真的還會有一點效果。

但是第二次呢?或者是時間拉長呢,你會發現再多的工作,也無法平復你那個傷心,或者是再多的酒、再多的藥品、再多支菸,也沒辦法讓你更舒服的時候,這時候你的感覺會更糟糕。

更可怕的是你的感覺已經更糟糕了,而前面你養成的那些「上癮」的狀態,它是不會消除的。它不會因為你的理性上知道沒有用,你就不酗酒、你就不用藥,那你想想看一件事,壓力已經讓人夠難過了,而這些身心傷害累積下來結果,是不是會讓你更心碎呢?

你究竟是要因為穿越過「壓力」讓你更強壯,還是因為「壓力」而毀壞了你的人生呢?你可以想一想。所以這三個事實上是無效的方法,可是我卻發現很多人都不斷的在依賴它。

不管是用「控制」的手段、「壓抑」的手段,或者是「尋求寄託跟慰藉」的手段,那麼到底有哪一個方法,或者是哪一個入口,可以幫助我們用一個更健康,或者根本方法,去面對壓力。

還記得嗎?前面我說的今天我會給一個入口,注意喔!我只是給你入口,我不是給你「解決」,那為什麼我不給你一個徹底解決的方案?不是因為我要藏私,是因為其實每個人的壓力、每一件事都有它的獨特性跟獨立性。

那麼通常我們在剛開始的「起始點」跟「入口」對了,而後面就會比較容易的解決,可是如果我們在一剛開始選擇的策略、方法、角度可能就不是太正確的話,那很有可能你愈努力會愈挫折。

所以到底是什麼樣的法方,什麼樣的入口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面對,這些無所不在的壓力?這個方法就是你要讓你的身心,就是你的身體跟心理,你的外在跟內在都「準備好」去面對這個壓力。

而這一份「準備」,它只需要透過一個很簡單,你每天都在做,甚至你無時無刻都在做,但通常都沒有好好做的動作叫做「呼吸」。好好的呼吸,好好的換一口氣。

如果你在一些其他的場合,有練習過好好的呼吸,比如說瑜珈啊、比如說氣功啊,那你就可以試試看。因為正確的呼吸方法,會讓你的大腦跟身體帶有足夠的氧氣,而你只有在帶氧量夠的狀況底下,它才能夠讓你的「認知」跟「潛意識」這裡面本來就有的資源,能夠「被調動」出來,甚至於你才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自己的「反應模式」。

舉個例子來說吧,你可能發了一頓不該發的火,你為什麼知道「不該」發,通常你不會在發火的那一刻有這個想法,通常就是發飆完之後,你才很後悔自己為什麼在那個時刻發飆。

可是你後面會後悔,表示其實在你的認知跟潛意識裡面,早就有這樣的概念,而你的行為,早就有這個選項,現在問題就在於,在你發生到那些事件的第一時間的那個當下,你沒有辦法選擇「新的行為」,或者沒辦法選擇,這個其實對你比較有幫助的思維。

而這個思維再說一遍,它不是後面加進來的,它是本來在你的心智運作的系統,在你的潛意識裡面本來就存在,那麼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既然它本就存在,為什麼我在最需要它出現的時候,它無法出現?

我都知道要好好的對待別人,我都知道不要對某些人這麼兇,我都知道某些事情我不應該發脾氣,可是為什麼「當下」我就是沒辦法?很簡單啊,因為你的大腦跟你的身體長期處在「缺氧」的狀態。

人的一個適應機制就是,當你的大腦、身體缺氧了,表示呢你很多的感官知覺跟認知運作的功能,它必須要先一一的關閉,而到最後只留下那些,讓你「保持活著」的那些系統。

然而在這樣的狀態底下,你要選擇其實對你比較「有利」的新行為,或者對你比較有好處的認知,它都需要大量的氧氣啊,你怎麼樣能夠在缺氧的狀況底下,去調動這些認知跟行為呢?

所以,到最後你只剩下「習慣」,因為「習慣」消耗的能量最少,它幾乎是可以直覺的反應。那你聽到這邊,我就必須要提醒你,如果你過去,不管是在內在的習慣、還是外在的習慣,這些習慣的總合,能幫助你有效的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能夠幫助你有效的克服這些壓力,那你現在早就沒有這些問題跟壓力啦。

那為什麼這些問題跟壓力它持續存在?很簡單,就是你的「習慣」,它不一定是錯的,但是只是它「不適用」了。你要怎麼樣調動自己的心智,跟行為上面的功能,去選擇出一個更適當面對壓力的反應模式,這個時候我為什麼說「呼吸」是入口?

因為搞不好,要怎麼樣去面對這些壓力的答案,你早就有了,我現在提醒你的,只是讓那個「答案」在需要它出現的時間,有辦法出現的了。而讓它有辦法出現的了,其實是要讓你的大腦跟身體足夠的帶氧。

因為有太多的智慧、有太多的能力,在缺氧狀況底下,不是你想讓它出來,它就出的來,在缺氧的狀況底下,它怎麼樣就是「做不到」,就是「做不出來」,我相信這樣的挫折感你一定有,你其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問題,而是在你最需要拿出這些能力的時候,你卻拿不出來。

所以我很鼓勵你,如果你曾經學過一些對你有幫助的呼吸方法,你可以持續練習下去,可是如果你深刻的感覺到,要從根本的去面對自己的生命,去克服掉這些的壓力,要讓自己原本的資源、原本就有的這些能力,成為自己生命當中,在需要的時候能發揮出來的部分,那其實很我鼓勵你進教室,好好的學習怎樣透過「呼吸」跟你新行為的結合。

而我在『CIA通達力』的課程當中,正是透過這樣的一個基礎,一步一步的引導大家,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跟力量。那談到最後我一本初衷,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,我衷心的希望你,在面對人生無所不在的壓力的時候,試著好好的對待自己,任何抗拒、任何對抗、任何控制到頭來,只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挫折,你需要的是「面對」跟「理解」。

我是凱宇,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。

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,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,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,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,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。

那麼我們在剛剛跟大家分享到的『CIA通達力』課程,我下一期的課程是在9月11號開課。透過真正認識自己的所有慣性,在我們的陪伴底下我們會幫助你,一步一步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與力量。我很期待在9月11號的教室裡,能夠見到你,謝謝你的收看,我們再會。

社群分享
加入最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