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8-16
「凱宇,明明他告訴我,自己很需要學習,我也反覆確認他的需要,他甚至不止一次堅定地表達他的痛苦~
為什麼?為什麼每當到了要決定的那一刻,他就猶豫了,然後毫無例外的,開始說很多很多的藉口~再不然就是迴避問題,就像她先前說的痛苦不存在一樣?」
我聽著同事跟我討論他遇上的情況,心裡想到了好多好多好多臉孔。
其中有十年前就告訴我再也受不了這份工作的人。
五年前就下定決心戒菸朋友。
兩年前跟我拍胸脯說一定會進我教室的聽眾。
一年前下定決心要大幅調整課程的自己。
那人仍在那個公司抱怨著。
不管菸變得多貴仍在吞雲吐霧的雙唇。
還有,那張一直在「下決心」要學習的臉孔。
好在,這一年我真的把所有課程都改版了一遍。
把心思抓回來,我回答同事:
「請你相信,他真的感受到『痛』,只是還『不夠痛』。
有些人剪個指甲就哇哇大叫、有些人已經流了一灘血仍悶不吭聲。
如果你受不了沒事嚷嚷的人,那就把力氣留給真正需要你的朋友,幫他止血、陪他復原、見證他的成長。
不要因為我們從事教育與成長的工作,就假裝自己的溫暖很大,承認自己只是平凡人,我們的溫暖都是有限的,所以把溫暖留給懂得的人。
這樣,你反而會更有力量,因為你所帶進啟點的朋友,將會學到踏實與平衡的關係,而不是包裝在美麗辭藻下的自我剝削。」
你感受到的「痛」,夠痛嗎?
你把力氣放在哭喊、吸引人來給你拍拍?
還是要好好去面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