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就是力量的泉源《偷書賊》

  你曾經想過,從死神的角度如何看待戰爭、災難與死亡呢?

死神不會特別厚待或是虧待我們,祂只是平靜的看著一切發生。

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《偷書賊》這本小說。《偷書賊》敘說在二次大戰期間,德國的一個九歲小女孩─莉賽爾,她因為戰亂失去了母親與弟弟,她在被送往寄養家庭的途中,為了紀念這一切,在弟弟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手冊,雖然她當時不識字。

她的養父以這本手冊為起莉賽爾熬過苦難的力量,同時,文字也透過莉賽爾安慰了躲避戰火的鄰居們。

《偷書賊》的特別在於這個故事的敘述者就是死神!我們有沒有想過,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災禍與挫折,如果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─我們可以假設是從上帝或死神的角度─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?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一切天災人禍呢?

生活或事業上的挫折,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不順心的起因,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或學習不足,可是有些挫折,我們真的不知從何解釋。在921或是四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,他們可能是善良、正直的人,對此,我們該如何接受?我們又怎樣去明白所謂的「老天的安排」呢?

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的確會讓我們赫然發現命運的荒謬,進而產生領悟與超越,可是日常工作中的不如意卻會麻痺我們的知覺,使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無力感就是生命的一部份。

不管經過了多久、不管我在業務技巧上如何千錘百鍊,時至今日,我還是很害怕被拒絕!我曾經被最好的朋友拒絕,雖然他拒絕的是我的產品,可是我會不由自主的認為他拒絕的是我們的友情;我也曾經被陌生人拒絕,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,可是我依然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會讓人第一眼就感覺討厭。

我的理性上知道這些想法是荒謬的,可是卻無法擺脫它們。我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的唯一可憐蟲,於是陷入無力感的惡性循環中。

雖然我表面上不是愛抱怨的人,可是在心中,我抱怨我的上司、同事,我抱怨家人、朋友,我抱怨所有我遇到的人,一直到我突然發現─所有人都在躲我!原來有些事情就算不說,別人也感覺得出來。當時的我非常無助,但我依然持續工作,只是心中沒有希望,我覺得自己被老天爺遺棄了!

轉變的契機來自於上課時講師的一句話:「今天各位所遇到的所有問題,你絕對不是第一個受害者、也不會是最後一個!」當時我雖然像行屍走肉般、心不在焉的坐在教室中,可是這句話卻直接刺進我心裡!

的確,許多問題過去發生在別人身上,很多人走過來了,未來也會有許多人遇上同樣的問題,也會有許多人克服它們。我不會是那第一、唯一或最後一個受害者,從上帝或死神的角度,祂只是靜靜的看著一切發生,祂不會特別厚待別人而獨虧待我。於是,我開始尋找自己前進的動力。

觀念的改變會帶來行為的改變,行為的改變就造成了結果的改變。我開始不在心中抱怨後,我的業績就愈來愈好,隨之而來的,就是我必須開始準備上台講課,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其他人。準備講稿是一個深入內在對話的過程,對我而言,我不喜歡照本宣科、我也不喜歡copy別人的課程,我覺得若要講課就要講自己的經驗、要講有生命的東西,所以我每次講課都會重新擬講稿。就算是講同樣的題目,一個月前的我與今天的我有所不同,體會自然也會不同,所以內容就應該有所差異。

藉著講課擬稿的機會,我不斷的回到自己挫折的源頭:我為什麼會恐懼?我為什麼害怕被拒絕?那是什麼感覺?後來我又如何走過與超越?每一次,我都回到了自己記憶中最難受的第一現場,我像一個旁觀者一樣,我去觀察自己當時的行為反應與所有念頭。每擬一次講稿,我就更清楚自己面對挫折的情況,於是我發現,我可以不假他人的幫助自己看見問題並解決它們。原來,自己就是力量的泉源!

說到這裡,到底跟《偷書賊》有什麼關聯呢?

再說一次,《偷書賊》是描述一個不幸的小女孩如何從閱讀與書寫得到救贖的故事,以死神的角度敘說故事的發展與情節。

生命當中會有許多的不幸與挫折,如果從自己(受害者)的角度去理解,我們會不斷的抱怨,我們會認為沒有主持正義的神或是神根本不存在,於是我們只能默默的承受一切。但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,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(或死神、命運之神…)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?我們將會有嶄新的理解,我們不會用自己有限的已知去論斷自己的生命,我們會把自己放置在存在與當下中,去發現自己的力量與價值。

除此之外,我跟故事中的莉賽爾一樣,從閱讀與書寫中得到救贖。每當我低潮時,我會讓自己躲到小說中,我以為自己藉著讀小說而逃避現實,不料小說卻讓我看見現實,最後引導我面對現實。不同類型的小說、不同的人物角色,它們都會真實的對應到自己真實的困境與內心的疑惑。

經過許多不同書籍的洗禮,現在我也成了一個書寫者。細數我手上的寫作計畫,有活水網的書籍介紹專文、〈與書對話〉、過去銷售經驗的整理、生活隨筆散文,還有一個對我極有治療性的:自己生命故事的敘說研究論文(這是我的碩士論文)。每一項寫作,都幫助我更前進。書籍介紹專文使我更深入的理解所閱讀過的書,讓這些書在我生命中發揮影響,而不會讀過就忘。〈與書對話〉使我在靈性的閱讀與現實的工具社會中,取得一個橋樑,引導讀者(其實是自己)跨領域的涉略書籍,使之成為自己的養分,讓靈性與現實同步前進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銷售經驗的整理一方面對我過去的工作做一個回顧、另一方面使我體會到銷售工作對我生命的影響,無論這個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。隨筆散文讓我紀錄下生活中的吉光片羽,讓我對於美、生命的本質與重要的觀點(例如〈凱宇播客誌〉的內容)做一些整理。

當然,最有意義的就是我的碩士論文,它使我去面對生命中的一切,讓我不斷的去問:我是誰?雖然我還在努力中,可是我已經發現,原來,我受父母的影響有多深!我有多麼渴望別人的肯定與認同!原來,許許多多外在成就的追求,使我離自己愈來愈遠!

書寫讓我發現,所有的答案與力量就在自己身上,就在自己內心深處!

讓我引用《狂野寫作》第99頁的一段文字:

如果書寫時能夠放手不掌控,你的筆自然會帶你回到生命的傷痛處,一遍又一遍,直到那些未完成的事件都清理完為止。

閱讀與書寫是我發現自己力量的方法,你的方法呢?運動?繪畫?園藝?…?不管你選擇的是不是跟我一樣,只要能幫助你回到當下而不是耽溺其中,都可以試試看!

前幾天我拜訪一個長輩,他在年屆中年時創業,最近這幾年過的很辛苦。我很意外他會這麼坦白的跟我分享他的處境,畢竟我是他一路提點的晚輩。他跟我說他原先與國外公司合作,後來國外總公司被突如其來的惡意併購,毫無徵兆下,他在台灣的公司也受創甚深。他也跟我說,因為這幾年的困境,他把原先的房子賣掉,現在一家人在公司附近租屋。如果我是他,我可能說不出口。

他跟我說:「風平浪靜的人生是休息;大風大浪的人生是修行。」就像大學畢業要修128學分一樣,我們這輩子沒修的、或被當掉的學分,下輩子還是得補齊。「我在修行!」他堅定的跟我說,我從他眼中看見了生命力。

有一次我陷入了寫作的困境,整個大白天寫不出一個字來,晚餐過後,我決定把原本要寫的題目丟一邊,我直接拿出筆記本振筆疾書,我把自己的困境寫出來。書寫過程中我看見了自己不夠誠實,總是想著如何設計文字的鋪排、總在揣想讀者的感受,忽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─我想說的到底是什麼?

我清楚記得我當時在筆記本上的最後一句話:生命不是得到就是學到!

於是,我闔上筆記本,重新面對我要寫的題目。整個白天八小時寫不出半個字,晚上卻用兩小時就寫完了,自己還對內容頗為滿意。

是啊!不是得到就是學到!

社群分享
加入最愛